擦亮双眼,理性投资,远离非法证券期货陷阱

2020/5/15 10:10:27

近年来,非法证券期货活动手段不断翻新,隐蔽性越来越强。不法分子编造美好“钱景”,设定多种套路敛财诈骗,诱导投资者坠入陷阱,在骗取投资者钱财后,他们往往立即挥霍一空,或者逃之夭夭,投资者损失难以追回。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活动时切记擦亮双眼,及时辨别并远离非法证券期货陷阱。

 

什么是非法证券期货活动?

“非法证券期货活动”是指违反《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期度货交易管理条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知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未经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核道准和批准,擅自从事证券发行、证专券期货交易、证券期货投资咨询、证券期属货委托理财、基金销售等业务的经营行为。

其中:

(一)非法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是指不具有合法证券期货经营业来务资质的机构和个人,向投资者或客户提供证券期货投资分析、预测或建议等直接或间接有自偿咨询服务。

(二)非法从事证券期货委托理财是指不具有合法证券期货经营业务资质的机构和个人通过网络、广电等媒体公开招揽客百户,代理客户从事证券期货投资理财的经营活动。

(三)非法发行股票是指度未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擅自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股票和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股东累计超过200人的股票发行行为,以知及公司股东未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以公开发行方式向社会公众转让股票,或向特定对象转让股票导致道股东累计超过200人的变相公开发行股票行为。

 

如何辨别非法证券期货陷阱?

1、看业务资质

证券期货行业是特许经营行业,按照规定,开展证券期货业务需要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取得相应业务资格。未取得相应业务资格而开展证券期货业务的机构,是非法机构,请不要与这样的机构打交道,以免上当受骗。投资者如果想要知道一家公司是否获准公开发行,可以通过中国证监会网站查询行政许可信息栏目,同时还可以登录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查询新股发行的具体信息;如果想要知道一家公司或人员是否具备证券期货业务资格,可以登录中国证监会网站或中国证券业协会和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进行查询。另外,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也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投资者可以登录其网站查询具有主办券商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和挂牌公司有关信息。

2、看营销方式

开展证券期货业务活动,要遵守证券期货法律法规有关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要求,合法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在进行业务宣传推介时,一般会采用谨慎用语,不会夸大宣传、虚假宣传,同时还会按要求充分揭示业务风险。但是,不法分子大多利用投资者“一夜暴富”或急于扭亏的心理,较多采用夸张、煽动或吸引眼球的宣传用语,往往自称“老师”、“股神”,以“跟买即涨停”、“推荐黑马”、“提供内幕信息”、“包赚不赔”、“保证上市”、“专家一对一贴身指导”、“对接私募”等说法吸引投资者。证券期货投资是有风险的,不可能稳赚不赔。

3、看汇款账号

一般来说,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骗取投资者钱财,获取非法所得。为达此目的,不法分子往往会采取各种推销手段,如打折、优惠、频繁催款、制造紧迫感等方式,催促投资者尽快将资金打入其控制的银行账户。合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只能以公司名义对外开展业务,也只能以公司的名义开立银行账户,不会用个人账户或非本机构账户进行收款。投资者在汇款环节应当格外谨慎,如果收款账户为个人账户或与该机构名称不符,投资者一定不要向其汇款。

4、看互联网址

非法证券期货网站的网址往往采用无特殊意义的字母和数字构成,或在合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网址的基础上变换或增加字母和数字。投资者可通过证监会网站或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查看合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网址,不要登陆非法证券期货网站,以免误入陷阱,蒙受损失。

 

遇到非法证券期货陷阱该如何应对?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的查处和善后处理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投资者如果受到非法期货活动侵害后,应当尽快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向当地工商部门、证券监管部门反映,同时注意做好证据收集和保存工作,如通话录音、手机短信、网上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网页、视频资料、照片、合同、汇款单、银行流水、缴款凭证等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投资者可以将其提供给政府有关部门,以便政府部门查处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同时也可将其作为向责任人主张权利的依据。

在此,特别提醒投资者,不法分子骗取钱财后,往往很快逃之夭夭或将钱财挥霍一空,发生的损失很有可能追不回来。因此,投资者最好保持理性投资心态,珍惜自身钱财,提高警惕,主动远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