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黄骅 品质医疗

2019/9/2 15:47:06

项目概述


“健康黄骅·品质医疗”项目,旨在以“三医联动”改革为动力,以构建健康联合体为抓手,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以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诊疗标准化建设和实现居民健康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发力,努力构建“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基础、以治疗为保障”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


项目背景


为认真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从老百姓迫切需求领域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构建全程健康促进体系,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全面深化和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世窗信息联合顶级专家团队,基于国家政策,融合多项前沿科技进行顶层设计,针对医疗健康信息化与人口健康信息化,打造了信息互联互通、安全标准统一、居民参与度高的健康城市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一、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建立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档案

“健康黄骅 品质医疗”项目通过搭建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立了全员人口数据库、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基础资源数据库,完成了全医疗机构数据采集与上传工作,实现了区域内卫生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及数据共享。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为居民建立“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档案,记录居民从出生到死亡,从各级医院诊疗到居家健康监测,从健康评估到健康干预所产生的所有医疗、健康数据。将居民健康档案通过科学、安全的方式,向居民进行合理开放,帮助居民掌握自身健康状况与健康费用,促进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同时,居民健康档案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按照权限有序流转,促进基层首诊、远程会诊的实现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二、通过信息平台构建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将“坚持预防为主”做实做细

“健康黄骅·品质医疗”项目将以健康管理为核心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抓手,提升签约可及性和落实率,强化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职责,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全维度健康管理服务,引导居民有序就医,促进防治融合,逐步建立起家庭医生既能守健康、又能守费用的健康守门人新制度,努力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健康黄骅 品质医疗”搭建的健康管理平台及“健康黄骅”APP(医生端、居民端),既为家庭医生新的职能提供信息化管理工具又为签约居民与家庭医生的实时沟通建立线上通道,家庭医生通过对辖区签约居民开展在线健康评估、制定健康计划、健康干预等实现了对居民全生命周期的跟踪式健康管理,同时基于全市医疗大数据为家庭医生提供签约居民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全程就诊数据,用于定期开展诊疗路径及费用审核,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居民降低医疗费用。


三、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职责,拓展签约服务内容

在当前已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的基础上,搭建家庭医生服务拓展平台,帮助家庭医生为居民提供“管健康”、“优诊疗”、“控费用”等服务,并帮助家庭医生安排每日工作。

帮助管健康:通过信息化平台,掌握居民健康状况,为居民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引导居民开展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控制关键体征指标状况。

帮助优诊疗:通过信息化平台,为家庭医生在诊治、会诊、转诊、域外诊疗等方面提供工具与资源,提升家庭医生自身诊疗能力与资源协调能力。

帮助控费用:赋予家庭医生职责与义务,监管签约居民在二、三级医院的医疗、医保费用情况。通过信息化平台,家庭医生可以看到签约居民在医疗机构的门诊、住院花费情况,并对费用合理性提出自己的意见。

帮助安排每日工作:家庭医生信息平台在给每个签约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方案的同时,提供居民的健康管理计划,指导家庭医生一定工作周期内对居民应做的服务,由过去“人找事”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事找人”的工作模式,为家庭医生提供有力的管理工具。


四、利用健康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基层医生诊疗能力

“健康黄骅•品质医疗”项目以信息化建设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提升基层医生的诊断能力,杜绝基层医生违规诊疗。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义识别技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鉴别、演化、干预建立最全大数据应用库和诊断数学模型,并形成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帮助家庭医生进行高危疾病、恶性疾病的早期排查,提高家庭医生疑难杂症诊断水平,降低家庭医生误诊率。

借助信息化平台,进一步规范家庭医生及各级医院医生的诊疗行为,规范医疗机构的临床诊疗行为,切实将现有医保管理模式转变为更加规范化、精细化的医保管理模式,保障医保基金的合理支出。


五、通过信息化平台,为居民提供整合式卫生服务,规范双向转诊,促进分级诊疗

以社区首诊为切入点,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家庭医生通过社区/乡镇三级转诊平台,为患者预约上级医院门诊、检查、住院等,积极引导患者社区首诊的良好就医习惯。有效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通过信息化平台,规范各级医疗机构诊疗标准,明确各种疾病指征,家庭医生、二级医院在平台上进行上、下转诊时,必须明确居民疾病指征,并以此判断转诊是否符合标准。对于区域内的转诊情况,进行合规率的统计,并为各级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提供数据支持。


六、利用大数据,助力监管改革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汇聚居民“全方位、全周期”健康医疗数据,形成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帮助政府掌握全市居民的健康状况,分析区域内的全面卫生健康情况;对区域内卫生医疗服务能力、效率、服务资源配比进行分析,为优化卫生医疗资源、提升供给侧改革提供数据支撑;对区域医疗卫生历史数据进行大数据模式化分析,挖掘数据中包含的规律,对区域卫生医疗相关数据的未来走势,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帮助政府预警决策。

定期开展对家庭医生的绩效考核评定工作,建立以签约对象的数量、构成以及服务质量、健康管理效果、服务对象满意度等为核心的服务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卫生资源进行分析,掌握区域内卫生医疗服务能力与服务资源配比,促进深化医改、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全面建设健康城市等工作,也为优化卫生医疗资源、更好服务百姓健康提供先决条件。

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医疗健康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地区内“人、药、病、费”等情况,帮助政府领导了解当前区域内卫生健康领域各个因素的状态,对区域内的卫生健康情况全面分析。

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宏观数据、区域医疗卫生历史数据作出全面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大数据模式化分析,挖掘数据中包含的规律,对区域卫生医疗相关数据的未来走势,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